《浪浪山小妖怪》:水墨丹青重构东方神话

新闻热点 2025-09-15 06:48:25 77377

  作者:吴佩(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)

  2025年暑期档,浪浪动画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以黑马之姿突围,山小水墨神话成为引发大众热议的妖怪新闻洞察文化事件。目前,丹青东方该片已成功跻身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票房榜前十。重构影片从《西游记》中“无名小妖”的浪浪视角出发重构经典,在艺术表达、山小水墨神话技术革新与文化传承等方面实现突破。妖怪

  《浪浪山小妖怪》一大突破,丹青东方在于对传统水墨美学的重构现代化诠释。主创提出“笔墨入镜”理念,浪浪新闻洞察将二维手绘与数字技术融合,山小水墨神话把国风笔墨转化为电影语言,妖怪构建出独特的丹青东方东方视觉体系。远景上,重构多层墨色叠染的云霞与山水相融,光影流动如宣纸晕染;在近景,通过手绘弧线结合五行配色(如赤色小猪妖代表炽烈、青色蛤蟆精代表沉郁等),赋予角色饱满的生命力。影片还在场景设计中融入古建筑元素,如山西佛光寺祖师塔的轮廓、晋祠水镜台的飞檐斗拱,均成为小雷音寺等虚构场景的灵感来源。这些借鉴不是简单照搬,而是通过虚实相生的光影处理,被赋予动态叙事的能力。比如,在表现北张村场景时,创作者以碛口古镇真实布局为参照,运用青绿色调营造独特意境。小猪妖与黄眉大仙的对决中,画面借鉴传统中国画的用笔、渲染方式,结合现代透视手法,使水墨山峦随战斗节奏变化而起伏,营造“墨浪翻滚”的视觉效果。

  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第二重突破,在于其对当代社会议题的寓言化呈现。作为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的延续,该片让《西游记》中原本的英雄退到背景位置,而把在传统神话中面目模糊的小妖推向舞台中央,并赋予其鲜明的个性特质。为进入大王洞熬夜擦锅的小猪妖,在保守与冒险间挣扎的蛤蟆精,胆小口吃却要强撑“齐天大圣”人设的猩猩怪……这些荒诞情节犹如哈哈镜,折射出现代社会中存在的职场现象和个体的生存焦虑。影片还通过“假唐僧师徒”的设定,完成对传统英雄叙事的解构。小妖们一开始踏上取经之路是为了保命,他们因在完成刷锅任务时将大王祖辈的刻字刷掉,而被大王追杀。然而,随着这场“假冒取经之路”的展开,他们意外体验到因斩妖除魔的正义行动,而被村民当成英雄所收获到的善意和温暖,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活目标。尽管有动摇和挣扎,四只小妖最终仍选择为解救被囚于小雷音寺的童男童女挺身而出,对抗实力远胜于自己的黄眉大仙,直至散尽修为。小妖们虽未修成正果,但他们在冒险中展现的善良、勇气与创造力,恰恰映照了普通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平凡坚守。这种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定义,为作品注入了人文温度。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作品对家庭关系的当代书写。在短片《小妖怪的夏天》中,猪妈妈看到小猪妖的葫芦是空的,便责怪道:“(你)就是不爱喝水。”而到了电影《浪浪山小妖怪》里,小猪妖的葫芦始终是满的,猪妈妈却断定他“一口没喝”。无论是空葫芦还是满葫芦,寄托的都是猪妈妈对小猪妖“爱在心里口难开”的牵挂。这种亲情的温暖羁绊,在欲言又止中道出中国式家庭的真挚情感。

  《浪浪山小妖怪》的成功,为中国动画产业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发展路径。从短片到电影,该IP通过两个如同发生在“平行时空”的故事实现内容升级与价值扩容。不仅如此,片方开发出印有经典台词的角色卡套等衍生品,精准触达都市年轻群体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场景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跨界融合的商业模式。通过与餐饮、汽车、游戏等多个领域的品牌联动,“小猪妖”形象和“浪浪山”场景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。消费者使用这些衍生品或衍生服务时,完成的不仅是一次商品消费,更是一种具象化的共情体认——“小猪妖完全就是我自己”。在当代消费文化中,情感认同价值有时候甚至高于产品功能价值,该IP恰恰抓住了这一趋势,让每个受众都能在消费过程中与作品、人物构建起独特的情感连接,最终实现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重增值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2025年08月27日 15版)

[ 责编:任子薇 ]
本文地址:http://toutiao.jkzaixian.com/html/68b4199890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发布一系列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标志性成果

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:中国抗日战争的经验对非洲具有现实意义

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——希腊的野火之痛

巴西启动经济对等法案程序应对美国关税

水利部对9省份启动洪水防御Ⅳ级应急响应

友情链接